断食的核心作用机制:细胞自嗜( #断食 2/2)
辟谷,或断食对于身体的影响,很重要的机制是细胞自嗜(Autophagy)。(断食影响的主要通路包括:细胞自噬通路 (内部清洁与回收)、生酮效应通路 (能源系统切换)、Sirtuins激活通路 (系统优化与修复)、胰岛素敏感性通路 (长期代谢优化))。
细胞自嗜是细胞天然、保守的降解过程,清除不必要或功能失调的组分并回收,就像一个城市对老旧小区的更新。
这对于新陈代谢活力甚至疾病产生至关重要,想象一下城市一直运转但是没有更新会有什么后果。
细胞自嗜现象最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被发现,科学家克里斯汀·德·迪夫因此获得1974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2016年的诺奖再次颁给了研究细胞自嗜的科学家大隅良典,奖励他在发现细胞自嗜机制的贡献。
那么,细胞自嗜是如何发生的,与断食又有什么关系?
将细胞比作城市,自噬会在资源紧张时会被大规模启动。
城市资源紧张时,生长总指挥会被停职(促进细胞生长的mTOR被抑制),能量危机警示员上岗(AMPK会被激活),同时,一群负责提升系统效率的效率监察官也会被唤醒(Sirtuins被激活),共同开启自嗜过程。
警示员会派出现场勘察队(ULK1复合物被激活),找到城市中需要被清理的老旧小区(受损及冗余的细胞结构),然后唤醒施工信号标记员(Beclin-1复合物)。
标记员会在老旧小区上释放施工信标(PtdIns(3)P),让后续施工队、材料方具体知道在哪里形成自嗜体,以拆除老旧冗余部分。自嗜体就像装好的垃圾袋。
最后,垃圾袋会被送进城市的资源再生中心(溶酶体,其发现者迪夫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所有垃圾都会被彻底分解,变为再次利用的原材料(氨基酸等)。自此细胞自嗜完成。
**简化描述为:**断食 / 城市资源紧张 → 生长总指挥停职 (mTOR被抑制) + 危机管理员上岗 (AMPK激活) + 效率监察官唤醒 (Sirtuins激活) → 现场勘查队出动 (ULK1复合物激活) → 施工信号标记员就位 (Beclin-1复合物激活) → 释放施工信标 (生成PtdIns(3)P) → 垃圾袋形成 (自噬体形成) → 垃圾袋 (自噬体) + 资源再生中心 (溶酶体) → 垃圾分解并回收 (内容物降解并释放氨基酸等)
理解细胞自嗜,就能理解辟谷、断食的意义——人为制造“城市资源”紧张,产生大规模细胞自嗜的现象。
断食在现代社会变得重要,现代社会物质的丰盛,让我们有了随时进食的条件,会抑制细胞自嗜。同时精神压力变大,情绪性进食让情况更加严重。有数据显示,美国人每天进食次数从1977-78年的平均3次上升至2003-06年平均6次。
细胞自嗜机制,也能在一定程度解释辟谷时能摄入什么、需要多长时间才有意义、如何有利于减少疾病或抗衰长寿等。
基于细胞自嗜视角,先说说摄入问题。辟谷时仅“吸风饮露”非常精准,核心是避免摄入物唤醒生长总指挥(mTOR)而抑制细胞自嗜。
即便是少量的热量摄入,特别是蛋白质/氨基酸,都可能激活mTOR。
甚至有研究指出,一些无热量的物质,比如无糖饮料中的甜味剂因会激发生长因子(胰岛素等),唤醒生长总指挥,停止自嗜。
所以,辟谷断食的时候,能够摄入时主要就是清水。
如果有口味需要,可以摄入黑咖啡(咖啡因有利于自嗜)、清茶(茶多酚有利于自嗜)、电解质(补充少量盐或含有钾、镁的电解质粉,可以帮助维持电解质平衡,预防头痛和乏力),但需要注意配料表需要很干净。
断食影响的四个通路: ┌─ 【通路一:细胞自噬 (内部回收系统)】 │ 生长总指挥停职 (mTOR被抑制) + 危机管理员上岗 (AMPK激活) → 现场勘查队出动 (ULK1复合物激活) → 施工信号标记员就位 (Beclin-1复合物激活) → 释放施工信标 (生成PtdIns(3)P) → 垃圾袋形成 (自噬体形成) → 垃圾袋 (自噬体) + 资源再生中心 (溶酶体) → 垃圾分解并回收 (内容物降解并释放氨基酸等) │ ├─ 【通路二:生酮效应 (备用能源系统)】 │ 主力发电厂燃料耗尽 (肝糖原耗尽) → 启动城市备用发电机 (肝脏开始分解脂肪) → 产生高效备用燃料 (生成酮体) → 为关键部门供能 (大脑等器官利用酮体) │ ├─ 【通路三:Sirtuins激活 (系统优化与加速)】 │ (由“通路二”的代谢状态所驱动) → 城市能源结构改变,特殊“燃料”增多 (细胞内NAD+水平升高) → “效率监察官”被唤醒并激活 (Sirtuins被激活) → [回头强力促进“通路一”自噬流程] + [执行其他修复指令(如DNA修复)] │ └─ 【长期适应通路:胰岛-素敏感性 (信使系统优化)】 [经过多次循环后] → 城市信使无需再“大喊大叫” (细胞对胰岛素信号的敏感度提高) → 资源分配效率全面提升 (全身葡萄糖调节能力改善)
Ref: (Cabo & Mattson, 2019) (“Autophagy, Wikipedia” 2025)
(非相关专业,仅整理科普,不构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