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北显然已是深圳的一张名片。来深多年,这是我第一次踏足物理意义上的华强北——华强北路两侧的商业街。

但是,华强北在虚拟空间的交集,却早在今天之前就已发生。

多年前,我作为业务需求方,参与了前公司一款虚拟手机系统的定制,几十部手机服务内部业务,负责人给系统取了个别扭的名字。几年前,我托朋友在华强北线下买了一部二手手机,外观就很熟悉,开机时前公司的内部虚拟系统的名称赫然出现在屏幕上。我的前公司在北京,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华强北跨越千里的集散能力,很多电子产品在此来来去去。

再次在虚拟空间遇见华强北,是在购物平台上。当我在平台上搜索“蓝牙耳机”时,“华强北”似乎能在商品列表中占据半壁江山。到现在我也没搞清楚,“华强北”蓝牙耳机是有个品牌叫华强北,还是这些耳机出自华强北。

我想,这个疑问的背后,是对电子商品来来去去的华强北,是否留下了什么东西的困惑。这也是我在华强北路边电子商品城转悠时的困惑。像iWatch的手表只要几百块、仿AirPod如果不是老板讲解,几乎看不出差异,各种更大屏幕的手机、更多功能的产品,我不知道华强北是它们的中转站,还是出发地。

电子商城旁边就是华强北博物馆,很有一种大江大河的感觉。有奔流向前的勇敢,又有一种东流而去不复还的悲壮,还有一些浪涛尽风流人物的感觉——改革开放之初,华强北广建代工厂,定少不了雷东宝式“敢为天下先”的猛人;站在改革的窗口,背靠广袤的内地市场,华强北的“一米柜台”中不知走出过多少杨巡式的弄潮儿……

来去之后,华强北又留下几多留在时代中发光发热的精华,会有宋运辉一般的英雄,把握时代开创新天地?

历史长河中,中流砥柱自是辉煌和令人敬仰,而那些能与时代共舞的沙砾更值得关照,因为他们更是普通人的参考,华强北的时代群像是来来去去和留下沉淀的亲历者和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