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自主比控制,更能激发高质量的动机和表现。——《内在动机》

2025年5月15日,“4+4事件”等来国家卫健委的处置通报。事件直接当事人之一董小姐受到处罚——

国家卫健委明确了董小姐入学资格造假、博士论文剽窃、科研诚信等问题,撤销了她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属地管理部门撤销了她的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

肖董两人的违法违规的现象,像是跑出的两只蟑螂被打掉。同时,大家也希望系统因蟑螂现象而更新杀蟑机制,也是普通人力量微羸弱也要努力的事。不要“割发代首”,点到为止。

同时,对于普通人董小姐事件最直接的启示,是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父母怎样的托举,才算是为子女计深远?

换一个更直接的问题是,若董小姐是你的子女,假设“4+4事件”永远也不会暴露,你对她的发展满意吗?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体现了你的家庭教育观念,它们既源自你的家族业力,又留痕你的人生阅历。这些观念,左右了你的人生,又会深远地影响子女的人生。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董小姐家族的兴衰史。

1. 快要吃到的第四个行业红利

“4+4事件”暴露前,不到30岁的董小姐,已是中国顶级医学院的医学博士毕业,完成了两年规培。

她与多位工程院士有直接的联系。Q院士是她的三十页博士论文的指导老师,W院士在博士毕业典礼上专门表扬了她,而她“通过第三方人事代理机构”派遣到的肿瘤Hospital的院长H院士,与她的父亲共同出席了新建分院的封顶仪式。

H院士的下属X副院长是董小姐4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她是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其中3篇是关于《膀胱癌诊疗指南》,这是面向全国推行的标准。X院长虽还不是院士,但也是医疗细分领域的领头羊。毕竟,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顶尖代表,目前医药卫生学部院士只有132人。

同时,董小姐在规培受训阶段,也作为医生代表,出镜了新华网等的采访,单位对她应该很重视。

有一点被很多人忽略了,董小姐事件看似涉及多个单位,其实都属于同一机构,这让她的关系浓度变得更高——协和医学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关系,协和Hospital、肿瘤Hospital等涉事机构都隶属于它。即使是举报事发地中日友好Hospital,也是协和医学院下属的教学医院,规培等教学事宜受其管理。所以大家都是一家。

所以,“4+4事件”暴发时,普通人只能合理地推测背后有其家庭力量。

不过,原首都医科大学校长,有“科学界的鲁迅”称号的饶毅教授,就质疑“4+4的董小姐权贵说”,他发文写道“舆论认为某学生父母是权贵,我专门反问一位转这种新闻的官员,你认为她母亲在北京算官员吗?”

饶教授的话的确有道理的。董小姐母亲M院长是211大学某院的副院长,他她的父亲D书记是央企的多家二级子公司的负责人。我们是大国,仅在公务员队伍到2015年底已有70万以上县处级副职以上干部。他说董家父母“不算官”实有道理。

但是,董小姐家虽不说家里有“皇位”要继承,但是相对于普通家庭,说董家“家里有矿”并不为过。

每个普通中国人如同董小姐家,过去几十年或多或少也分享到了经济发展的红利。不过,他们因为能力眼光,或者某些其他原因,至少吃到三次行业红利。

以功利的视角揣度,董小姐进入医疗行业,几乎快吃到第四个行业发展红利——医疗行业占整体经济的比例仍在上升,现在社会越发成熟是少有的,况且这是超十万亿级大行业——2023年卫生事业费用占GDP的7%,而美日德等发达国家都超过10%,客观上空间还很大。W院士也多次强调。

现在,国家卫健委明确了董小姐的相关问题,她难以在医疗行业发展,董小姐家可能无法再分享第四个行业红利。

作为父母,无论你是否满意董小姐的发展状态,我们先看看董小姐家所吃到的三个行业红利,让人惊叹的“对时代判断力”,让我们普通家庭的父母有所了解——不要没有金刚钻,却揽了“董小姐式教育”的瓷器活。

2. 钢铁是立国之本

“4+4事件”,本身是医疗圈的事情,却有个不相关机构频繁出现——B北科大。

董小姐父母均是北B科大毕业的,M院长在北B科大任职,董小姐在北B科大附属学校等成长,这都属正常。D书记多项业务与北B科大关联,姑且视为回馈母校。但是,网传的董家米家多位亲属在北B科大的任职任教,而且与D书记有多家公司股权关联的王某某,以北B科大地址注册带有“北科”名的公司,就让人略有费解。

最让人气愤的是,董小姐的2023年的博士毕业论文,情节严重地“剽窃了北B科大同年毕业的他人的学位论文”。国家卫健委明确了北B科大的责任,背后还有突破底限的传闻,需要北B科大的正面回应。

而北B科大的频繁出现,背后隐藏着一个关键词——钢铁行业。

想要窥见钢铁行业,时光要回拨到新中国成立时。钢铁是立国之本,建国初期中国的钢铁,还不足以给每家每户打一把菜刀,毛主席不止一次说,“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样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

中国钢铁行业的红利,经过五十年的高速发展一直持续到二十一世纪前后。成立于1956年,撤销于1998年的中国冶金部,见证了整个钢铁行业发展,也推动完成了很多“钢铁大事”。

1960年,冶金部批准下属的钢铁专门学院,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1987年,十九岁的D书记上学时,学校还是这个名字。一年后学校再更名为了“北B科大”。那时候正处“大跃进”,“以钢为纲”的大练钢铁的口号。

1982年,冶金部成立中国冶金建设公司,又称中冶集团。D书记目前任负责人的公司,是中冶集团2002年成立的子公司。他作为主要领导的中冶子公司,不止这一家。

冶金部还有很多促进钢铁行业发展的大动作。1964年,毛主席提出了“备战备荒”方针,要求各地开展“小三线”建设。两年后,冶金部因此规划了六个新钢厂,其中一个是凌源钢铁,位于辽宁省朝阳市下属的县级凌源市。

凌源市可能是D书记十九岁上大学的出发地。他变更给董小姐的公司的业务,与凌源市或所属的朝阳市高度相关,同时与D书记有多家公司关联的王某某2005年还在当地开碎石厂,他们或许是彼此信任的老乡亲朋。

凌源钢铁在凌源市举足轻重。2024年凌源市不含凌源钢铁的GDP为218亿,当年凌钢营收为181亿。两者统计口径并不等价,但可以大致感觉凌钢在当地的重要性。

凌源钢铁在当地的重要性,必然以某种方式,影响了年轻时的D书记。或许,这里给少年的他种下钢铁梦,他伴随着梦想,进入北京钢铁学院求学,再进入中冶集团工作。可能正是梦想,让D书记积累了力量,创造诸如在北科大的影响力。当然,也可能是某种更直接的方式影响了他,没有公开信息暂不详述。

但是,不管原因为何,董小姐家是吃到了钢铁行业红利的,D书记年少成长和青年发展阶段,深深与钢铁行业关联,这又是产值近十万亿的产业。

3. 突飞猛进的建筑业

进入新世纪,钢铁行业增长已经快走到尽头,世纪末冶金部被拆撤就是完成历史使命的信号。

彼时,中国钢铁产能明显过剩,在2003年、2005年、2006年分别突破2亿吨、3亿吨、4亿吨,增长几近失控,2005年发改委开始主导严控产能。

2011年武安市发改局马科长的“答非所问名场面”传遍互联网,人称“背书帝”。其实滑稽背后是当地政府要发展经济想扩长产能,与上级发改委限制产能的两难表现——当时记者问马科长的问题就是,2005年后当地的钢铁产能数据。

钢铁行业衰落折射在中冶集团的变化上。2015年,中冶集团成为五矿集团下属公司,而他们原来是同级别的央企。

但是,新世纪左右人类史上最大的城镇化浪潮已开启,引发了建筑业的突飞猛进,建筑业红利又来了。1998年建筑业产值刚破万亿大关,2011年就破了十万亿,创造了十年十倍的神话。

中冶集团的战略重心,也往建筑业转移,提出发展“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城市更新等领域”。2024年,中冶集团建筑行业相关的工程承包和综合地产业务,占公司总营收的93%,成了新的业务核心。

D书记也分享到了建筑业红利。他参与建筑业的公开新闻最早是在2010年,那时建筑业年产值刚要过10万亿。他已经是中冶集团另一子公司的总经理,作为监理方出席客户主体工程的合龙仪式。这个客户是北B科大,项目是该校校史上最大的单体建筑,坐落在学校的西南角。前两年,D书记作为拍照站在C位中间的领导专家,参与了北B科大雄安校区的总体规划的评选活动。

而D书记在建筑业与医疗业交集的公开活动,是2021年参加肿瘤Hospital河北分院的主体封顶仪式,也就是与H院士共同出席的那次活动。董小姐这次被吊销执照前,所执业的医院也是在此。

分院2020年开工建设,施工方是中冶集团的多个相关公司。甚至,中冶集团的某公司也持股参与该分院。但是,《21世纪经济报》报道,因有对肿瘤Hospital院长H院士及相关公司的举报,被举报的医院独立组织登记被注销,现该分院只是肿瘤Hospital的分院区。

但是,所有行业都有周期,建筑行业红利也殆尽了。2017年之前行业高歌猛进增速超10%,之后骤然下降,到去年已不足4%。多个高校裁撤了土木工程专业,就是行业衰退末期的表现。

不过,现在已过天命之年的D书记,他职业生涯的黄金阶段,参与了中国建筑行业的黄金时代,也吃到了建筑业行业红利。这又是一个产值数十万亿的大行业。

4. “对时代的判断力”和没有预料的结局

D书记在建筑业主业的同时,还分享了光伏行业的红利。

2016年D书记变更给董小姐的股权公司,参与了一个光伏项目。项目投资2.7亿元,先由有太阳能业务的中广核还有该股权公司共同持股,后股权公司清退股份退出。

巧的是项目地恰好就在凌源市,可能是实现梦想的D书记将影响力带回他的出发地,回馈家乡,又或者他出发时,在家乡本来就有影响力。

D书记和董小姐名下公司参与光伏行业,背景也是太阳能发点的快速增长。2013年中国光伏行业告别了散乱发展,政府介入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通过上网电价补贴方式促进行业发展。这也推动相关投资快速增长,政策补贴持续到2017年,行业将这四年称为“光伏行业政策引导期”,凌源项目就是在这个阶段落地。

光伏行业产值有一两万亿,相对于D书记参与的其他十万亿大行业算是比较小的,也不知是否合法需要公开调查,但他也算参与了光伏行业的发展。

2019年董小姐以成绩造假方式进入协和医学院,不知道其父亲的某种方式参与,亦需公开调查。说没参与肯定就太不近人情,毕竟很多普通家庭的父亲,不管懂不懂都给孩子职业发展建议,何况至少已经吃到三次行业红利的D书记。

对于董小姐的行业选择,无论父女建议或费心绸缪,但D书记“对时代的判断力”,再次展现了出来。

董小姐学的是经济学专业,专业对口的工作领域是金融行业。其实金融行业也是这个时代不错的行业,毕竟技术红利和人口红利褪去,在经济周期末期,拉动经济的主要手段就是金融投资。不知大学选经济学专业是否与此有关。但是,金融行业“限薪令”一个接一个,体现出金融强管控趋势,可能不再合适个人腾飞。

她2019年从海外著名大学的附属院校毕业,可能看准了医疗行业。看准趋势不难,难的是毕业当年以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进入中国最顶级的医学院,进入首届医学创新项目学习,将“对时代判断力”落地。

但是,即使D书记有如此“对时代判断力”,可能怎么也没预料到后来董小姐的结局。

2025年4月,肖某妻子举报他私德有亏医德败坏,其出轨的对象之一和“扔下病人”的相关人都是董小姐,点燃了这次“4+4事件”,董小姐受到了应有“有待深入”的处罚。

更重要的是,事件的背后,还是那句熟语“看见一只蟑螂时,背后已有上千只”。希望能够更新。

子女事业上如此引发公愤,情感上又陷入不伦恋,破坏他人婚姻,正常父母都是痛苦的。即使有D书记再强大“对时代的判断力”,也没有料到这样结局,或者不会觉得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不知道是否会为了一路的安排感到后悔,无论这样的安排是为了子女,还是为了自己。

即使,D书记没有牵连其中,终究董小姐家没有吃到医疗行业的红利,与第四个行业红利失之交臂。

**5. 协和另一个“半路出家”的四年博士

有人从私心的角度说——如果我有董小姐如此好的起点,一定珍惜,低调踏实,走得更远。

即使不批判他的公心问题,他的话本身是因为没有好的起点才能如此说,如同说“皇帝用金扁担”。更重要的是,他没有体会到,物质基础固然重要,但独立精神才是人生腾飞的起点。

董小姐的一位协和医学院“校友”是很好的证明。如同董小姐,他的本科也不是医学,也是“半路出家”,上了医学院后也是四年获得了医学博士。

他就是协和医学院首任华人校长——刘瑞恒先生。

1905年,直隶总督袁世凯领衔奏请清廷停止千年科举,并积极推动新学和留学。第二年,十六岁的刘瑞恒被北洋学堂(今天津大学前身)推举公费赴美国哈佛留学。1909年,他获得哈佛理学学士学位,后因对医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入哈佛大学医学院学医,专攻外科。类似于董小姐的经历,他也是用了四年时间获得博士学位,是中国首位哈佛博士。在美实习两年后,他于1915年回国。

但是,刘瑞恒先生是中国医疗卫生史上绕不开的人物。

回国后的前十来年,他一直从事外科临床及教学工作,是中国创伤医学的奠基人。1924年,他因出色的能力,出任协和医学院首任华人校长。

两年后,还是因医术能力出众,他被卷入了一场持续百年的医疗污名——有“刘快刀”之称的他,被梁启超先生本人请求“越俎而动”地实施肾脏切除手术。因为北京德国医院和协和医院的主治医生的对良性肿瘤的误诊,他术后发现肿瘤是良性,肾脏没必要切除,引发了当年的舆论风潮。因为主治与主刀分离的模式,这起医疗责任本与他无关,但后来一位与当事人无关的名人亲属,在其书中杜撰为“割去健康的肾,留下坏死的肾”,自此以讹传讹,使得他百年来颇受污名。直至2006年协和医学院展出的梁的就医病案,及其中内附的梁启超先生为澄清所写的《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一文,他才得到正名。

早在在协和当校长期间,刘瑞恒先生就将注意力从外科转向了空白的公共卫生事业,成为中国公共卫生的创建者。触动他转变的是一个事件——刚当校长那年,北京通州农村很多婴儿在出生不久就去世,引发了恐慌,他判定并验证是破伤风后,命人简单培训接生婆正确消毒、洗手、剪指甲和剪脐带,很快使婴儿早夭问题得到控制。

这个插曲,让他意识到对于贫穷落后的中国,推动公共卫生建设更是当务之急。在协和时,他就支持公共卫生系主任兰安生,建立起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和河北定县农村卫生实验区,这是近代中国公共卫生的两个发轫范例。

后自1928年至1938年,他出任政府卫生部门的实际最高职务,这是中国首次创建公共卫生体系。他推动创办各类医学院校,组织各类医疗培训等卫生教育事业,更以建立卫生防疫体系为目标推动公共卫生事业,比如扑灭急性传染病,推动在落后地区修建公厕、消灭蚊蝇,向民众普及基本卫生知识,筹建医院等等。

同时,他领导了“禁烟”事业和创建了军医体系。后因不堪人事困扰,辞去相关职务。因抗战需要,他后前往香港等地,主持药品运往抗战后方,为中国抗战事业贡献了很大力量。抗战胜利后,他又主持卫生事业的恢复工作,并构建中国的结核病防止体系。1949年后到了中国台湾继续公共卫生事业。

在公共卫生体系从无到有建立的年代,他的公共服务意识,激励了数代协和人毕业后更多地加入公共事业,而不是开私人诊所赚钱。

正如同刘瑞恒先生所说,“无论私人医疗如何赚钱,公共职务总是更为重要的”。

6. 独立精神比物质基础更重要

刘瑞恒先生是吾辈的楷模,但在此讲述他的故事,并不非以此标准来衡量董小姐。对这个世界有如此贡献的人物,非常人所能及,何况腐草之莹岂能与皓月争辉。。

只是想说,独立精神对人的重要影响。刘瑞恒先生有很多次人生选择,从理学转向医学,从临床教学转向公共事务,从主政官员转向战时药物保障,再到重任官员参与恢复战后千疮百孔的公共卫生体系。他是主体性的,都是从独立精神触发,感知到世界的需要后,主动选择,积极创造。

不知道董小姐,学医从医之时,除了利益算计外,是否有些许自己独立精神的选择。

至于物质基础,刘瑞恒先生家的条件与董小姐家不可比拟。刘父原在河北乡下务农,后因为生计所迫入天津的一教堂做传教工作。刘父所拥有的经济人脉基础,相比董父相去甚远。

但是,刘父为刘瑞恒先生提供的精神支持,却定然是不低的,能够让他觉醒主体性,拥有独立精神。

这可能从一件事能管窥一二。走出农村的刘父后来在当地创办了一所英语小学校,帮助更多人上学。这是“眼中有人”的表现——他以务农出发,在见识了更大世界后,没有只关注自己和家人,而是用擅长的方式,回馈世界。

或许,正是父亲这样的心胸气象,给了刘瑞恒先生精神支持,没有把他当作恐惧的延续和自己目标的手段。刘瑞恒先生如此有主体性,从独立精神出发,让他在这个世界创造如此之多,为这个世界贡献如此之多。

当没有独立精神的时候,命运所有的馈赠,其实早已标好了代价。董小姐没有主体性,被安排的物质基础,相反将董小姐推向了深渊,德不配位,并有余殃。

其实,但是,拥有很好物质基础,其实应是更大创造力的条件。只是前提是有独立精神,成为有主体性的人,才能站在前人肩膀上走得更远,为世界创造更多。

以董小姐“4+4”为代表的行为,破坏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基于事实对其行为口诛笔伐,是她作为成年人行为的结果,或许也是她破坏后的赎罪——这些调查探讨看见裂缝,才能弥合社会。

同时,董小姐作为个体人,有其思想和情感,发生这一系列事情时,是怎么想的,又有什么感受?

董小姐18岁,读美国名校的附属学院,有自己的选择吗,有自己的期待吗?23岁,本科毕业,有自己喜欢的事情想去尝试吗,医疗行业是自己的选择吗?四门学科成绩造假,自己犹豫过吗?

27岁,三十页抄袭来的论文,在写情意满满致谢辞时,是怀着什么心情,以及那些论文署名第一作者时,又有什么感受?

特别的,28岁,无论当时孰是孰非,被主治医师带离手术室时,肖某应承担首要责任,但是作为医生作为董小姐,除了自己情绪,还能感受到责任与病人的需要吗?同时,本来大好青春,却在带教与学生的权力关系下依附,并介入他人婚姻,是否也想过追求一份真挚的感情?

这些疑问,不得而知,只能作为对自己和后来者的警示——做有主体性的人,要不断感受自己,反思自己,从独立精神触发,感知这个世界,回应世界需要。不要把自己活成了达成目标的手段,更别说是见不得光的目标。

2021年10月,董小姐还在上博士三年级时,协和医学院迎来了她的百年诞辰。学校专门把能代表协和的21位故校长和专家,塑以雕像,置于校园,以张扬医道人道的精神,刘瑞恒先生的雕像便是其中之一。

不知道,董小姐路过这些雕像的时候,想起自己做过的成绩造假、抄袭论文、侵占研究,不要说“科学济人道”的校训,会不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还喜欢现在的自己吗?

7. 普通人的家庭教育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若董小姐是你的子女,假设“4+4事件”永远不会暴露,你对她的发展满意吗?

背后的巨大社会问题暂且不论。当你开始评判对孩子是否“满意”的时候,就是没有将孩子视为独立个体。一个人有什么资格占在高位肆意评价对他人是否满意?

当没有将孩子视为独立个体,对孩子的精神支持很少,主体性就被打压了,独立精神必然不会高。孩子只能依附于父母有限的认知,有限的物质,走向无限宽广的世界。

家里有矿的都未能规划出孩子的人生,何况家里没矿的。我们看到,“不算官”的董小姐家的现实基础,试问有多少家庭能够达到?但是,即使有如此高的现实基础,所谓的安排规划,孩子没有了主体性,最后也一地鸡毛。

更让人唏嘘的是,很多普通家庭的父母既没有物质基础,又没有精神支持——以自己不算成功的人生,规划指导着孩子,总喜欢说教自己未做到的道理,最后别说精神支持,反而成了精神污染。董小姐的困扰是人生问题,但不用为现实发愁,普通家庭被打压主体性的孩子,心理和现实是双重问题。

如同在《AI时代,什么样家庭的孩子更有未来?》这篇理论文章中,我基于多项数据,试图说明,现在的就业难失业潮,虽然是经济周期下行的结果,但即使新的增长周期来临,时代也必然不同——

考上好大学就有好工作就有好人生,这个过去时代的既定脚本如今已无法行进,父母的经验与未来的时代已经一定不同。

因为,技术迭代和创新加速,我们在进入一个不确定时代。而有主体性的人,有活力、有好奇、有逻辑、有爱意有灵气,愿意探索,更有创造力,所以更有未来。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这几乎只有家庭教育才能给,也是父母所能给予孩子的最大投资——精神支持。

至少,父母意识到自己的很多行为,是被无意识的行为模式主导,能尽可能少的规训孩子,发现他们,鼓励他们,孩子的主体性自然会觉醒留有一点空间。

这才是在不确定时代,真的为孩子计深远。

正如《内在动机》中所说,面对孩子的成长,正确的问题不是“如何激励孩子”,而是“怎样才能创造环境让孩子激励他们自己”,这样才能不依附,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围观我的朋友圈?请加微信:kailiang205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作者的文章中,所有事实全部基于权威媒体的公开信息,观点基于事实的严肃分析产生,作者承担本文的一切责任。以下为参考资料——


  1. 关于肖某引发舆情事件调查处置进展情况的通报. ↩︎

  2. 这位抚州人到底有多硬?为什么被称为“现代鲁迅”? ↩︎

  3. 董袭莹. (2025). In 百度百科. ↩︎

  4. 沉重的医学教育之问,董小姐是如何用3年完成11篇跨学科论文的? ↩︎

  5. 饶毅. (n.d.). 请勿错怪王教授. ↩︎

  6. 百炼成钢——伟业志之一:铁骨丹心铸钢魂—中国钢铁新闻网. ↩︎

  7. 21调查丨河北“中字头”突然申请注销疑云—21经济网. ↩︎

  8. 从追赶到超越——中美近70年钢产量对比分析—中国钢铁新闻网. ↩︎

  9. 背书帝. (2023). In 百度百科. ↩︎

  10.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2005年第35号令】 ↩︎

  11. PricewaterhouseCoopers. (n.d.). 普华永道发布《能源新纪元系列:光伏行业趋势洞察篇》报告. ↩︎

  12. 刘瑞恒. (2023). In 百度百科. ↩︎

  13. 梁启超与协和医院的“百年公案.” ↩︎

  14. 王勇. (2009). 中国近代医学的开拓者刘瑞恒先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1), 86–88. ↩︎

  15. 中国教育百年大事-中国教育. ↩︎

  16. 金融业迎来“限薪令”—MBAChina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