肮脏十二条:识别身边的“黑暗三角人格”

本清单旨在帮助识别与“黑暗三角人格”(自恋、马基雅维利主义、心理病态)个体交往的风险。注意:仅供自我保护,请勿用于诊断他人。

请回顾与某人长期(如超过半年)的互动,判断以下描述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其典型行为模式(从1分“非常不同意”到5分“非常同意”)。

  1. 他/她是否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操控他人?
  2. 他/她是否常用欺骗或撒谎的手段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3. 他/她是否会策略性地使用奉承或恭维来达成目的?
  4. 他/她是否倾向于利用他人来实现自己的私利?
  5. 在伤害了别人之后,他/她是否倾向于完全不感到懊悔?
  6. 他/她是否对自身行为的道德与否表现得毫不在意?
  7. 他/她是否待人冷酷或麻木不仁?
  8. 他/她是否常常愤世嫉俗地嘲笑或贬低他人的善意或道德观?
  9. 他/她是否倾向于希望别人都来赞美自己?
  10. 他/她是否倾向于希望得到他人的高度关注?
  11. 他/她是否倾向于追求声望或更高的社会地位?
  12. 他/她是否倾向于期望别人特殊对待自己?

本清单改编自权威心理学研究工具,其原始量表在学术研究中已被证实具有良好且可靠的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α = .86,重测相关性高达 r = .94)和效度(“宜人性”呈显著负相关,“攻击性”显著正相关) ,证明了其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