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手机和游戏的孩子其实是在自救!
一、游戏的本质:
孩子过分沉迷于网络世界并不是出于病理学原因,其本质是他能获得网络之外的世界中无法得到的东西。
孩子无法从家庭和学校中得到情感体验,本能需求无法被满足,作为一种自救行为,他很有可能通过网络世界来刺激自己。
比如,游戏会设置很多正反馈机制,就像网文中设定的主角升级打怪爽点,会让人情不自禁想去得到这些正反馈。更重要的是,孩子在网络世界中体会到了被关爱的感觉,拥有掌控感和归属感,他沉迷的不是游戏,而是游戏带给他的社交体验。
只是游戏创造不了实际的价值,无法提供孩子真正的生存需要和安全感。
孩子沉迷于游戏,是在给自己做诊断:低自尊,缺乏安全感;是在向家长发出呼救:请给我有温度的爱。
二、游戏与被看见
一位母亲提到,女儿在家和父母的交流很少,交流的话题也只是游戏,她会谈自己在游戏中认识的朋友,也会谈自己在游戏中获得的荣誉,
这种孩子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很敏感,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情绪没有被接纳,努力没有被看见。
孩子一直玩游戏的根本原因就是想要自己的努力被看见,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拼命努力却没有被看见,没有办法从群体中获得自我认同,获得的是对下一次失败的焦虑和恐惧,游戏帮助孩子弥补了这些他曾经缺失的东西。
三、游戏与自我疗愈
有一类游戏,大多为独立游戏,没有社交属性,流程很短,重开性不高,几乎没有成瘾一说,玩家通关后就不会再玩了,这种游戏会通过画面和音乐来表达创作者的想法,其中一些完全具有正念疗愈的效果。比如,画中世界,纪念碑谷等。
孩子沉迷于手机,家长如何做?
《渡过:青少年抑郁康复家庭指南》中给出了答案:
简要归纳 1·我们应该先分析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 2·家长和孩子共同培养一种手机以外的兴趣,让他慢慢明白,生活中不只有手机和网络。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开启一项竞争,激发他的胜负欲,把他从网络的世界中慢慢吸引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