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敏感男生的困扰 把性格特点误作缺点

“高敏感”是F君来的人生故事的中心,敏感的人往往也是内向的,但是内向敏感正式他的困扰。

在F君讲述的故事里,有很多内向敏感的痕迹。他讲到童年,会强调说“自己是不那么内向”的调皮的孩子。而对于小学生活,他还记得小学老师对自己写下的“内向老实”的期末评价。而初中时不好的记忆是,会认为初中老师误解指责自己狭隘让他变得“更内向”。

F君强调内向敏感的记忆,其实是对这个性格的排斥,把它当作缺点。

甚至,内向敏感被F君认为是自己不顺的原因。他说到被批评后会过度自我怀疑,严重影响发挥。而被父亲说教“要会沟通会来事”后纠结,更加自我怀疑和烦躁。又或者,他会将自己离群索居包装成“特立独行”,用来安慰自己孤独的内心。

越是将性格特点当作缺点,越是被这样的性格制约,因为只是与自己较劲,反而导致更关注自我世界,与外在世界互动更少。

比如对于内心期待,F君会幻想一个横空出世的强大的自我,不惧外界的比较与挑战,所以很容易被快速达到的成功学道理吸引注意力,在鸡血的热情中浪费时间,陷入更深的困扰。

比如对于亲密关系,F君更容易接纳看上去无条件接纳包容自己的人,交浅言深,但表面温柔也常常是别有用心之人的工具,最后以受伤收尾。

比如对于人际互动,F君很容易被动不愿意主动,因为怕冲突自己的期待、困惑很难主动谈及,敏感的他反而很少使用情感词汇,难以在真实世界循序渐进建立关系。

比如对于工作领域,F君更容易在舒适区的协作,因为完全掌控才有安全感,反而导致在熟悉中重复没有了更大的成长空间。

其实,F君看待内向敏感的眼光太过于负面,把自己性格特点当作缺点,而没有肯定和发扬内向敏感的优势。

这样的优势,在F君讲述的短暂故事中就能看到。因为他对外界和自己多了一层敏锐,摄影与图像处理背后是敏锐的观察,但因为更关注缺点他并没有有意挖掘这项技能。同时,因为他对于内心探索多了兴趣,沉下心来读了大量的书籍,不乏深深共鸣发人深省的经典,但是他因为想变得外向反而浪费精力在成功学书籍上。另外,因为敏感自然多了反抗,逐步从被安排的人生变得越来越特立独行,多了人生的可能性,因为焦虑没有继续进一步去探索。

所以,高敏感只是性格特点,而不是缺点,关键是放对位置。正如在学术界流行的一个关于高敏感的比喻——低敏感的人就像蒲公英,对于积极或消极的情境都不太敏感,生命力旺盛;而高敏感性的人就像兰花,对于消极环境敏感不适应,但是在积极情境中能更茁壮的成长,开出更美丽的花。

对于F君也是如此,当他有意识把内向敏感看作性格特点,不要缺点,反而思考如何发挥优势,让兰花茁壮成长。

如何处于较高心理地位,而不是随时感觉被挑战、被威胁,从高敏感的战斗或逃跑转变成能够安心创作?

如何发挥敏锐审美优势,而不是对于自己优势视而不见,反而追求看起来潜力大的、收益高的事情?

如何更走心更深度社交,而不是像要扮演社牛般的活跃,因为要强装自己变得心累而无所得?

其实,思考这些问题的原因——高敏感是个特点,犹如兰花,在积极情境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