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日见一朋友,刚从某省厅公务员离职。

离职的原因中,最核心的点是对于自己在公务员的发展前景产生了幻灭感——比如另外一相同年龄朋友所达到的级别,在他未来十到十五年才能达到。这其中的进度节奏,在他看来,和他的努力没有任何关系了。

同时,因为公务员身份和家庭背景,他常参加别人的宴请酒局,公务员的收入更显得杯水车薪,更加剧了这样的幻灭感。

在他的故事中,一番思想斗争之后,他从公务员离职,准备做一些“资源整合”类的生意。

2

他描述的故事中的动机,有很强的外部动机的特点,基于外在评价在行动,比如级别地位、消费享乐。

而这样动机来源在哪里,因为没有契机深聊,简单聊下来,很重要的是与家庭的教育和塑造有关——

家长是一个县局的公务员,对于他的教育一直都强调的是“好好读书,将来从政”,人生的选择很早就家长规划了,他自己也接受了。

而同时,家长本身是领导干部,官本位社会的氛围,推杯换盏、迎来送往,他作为领导的孩子,自然也深受感染。

所以,对于级别地位、消费享乐,有了极强的动机。

3

外部动机有一个挑战在于,不可控。因为急于求成,所以很多时候在他看来是“耐不住寂寞”。

于是,他过去十年里,不断用他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追求他期待的结果,比如花了一段时间考研不成,进入基层公务员;在基层公务员发展太慢,于是又考研;终于考上了研,再进公务员的体系,又看赶不上其他同学的进度……发现,约追逐距离期待越远,进入一个负循环。

我常常做一个思想实验,如果我是他的人生发展咨询师,我会提出什么建议。

对于他而言,所谓的内在动机并不是他的选项,因为他的人生观念非常更深蒂固。

如果说改变的话, 更重要的是提升理性,参考他人,做成功概率高的事情,避免更强的挫败感变得更急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