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画出时间线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是一种很好的将故事从 #told-story 进入 #lived-story 的方式,这就是用时间来解构故事。对于故事的解构,情境是一个好的方式(时间、空间、任务、人际、情绪),简化一点人(人际)与事(任务)是重点。
  2. 通过情境解构降低颗粒度的方式还有很多例子,比如用来理解两个人的相处状态,假设将关系状态结构为冲突、距离、亲密,各自在时间情境上的占比,往往比直接评价更有洞察。解构还可以进一步,比如亲密的事项的重点是什么——比如围绕一方的感受、围绕另一方的感受、围绕共同的话题、围绕不相关的事情——也能进一步理解上方彼此的状态。
  3. “对立面”是理解一个人故事背后含义的手段。比如,故事的对于经历的否定,那么请问来访者其中相对感受最好的情形是什么?比如,遇到的人更多是不偏向的,那么相对偏向的是谁?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个人概念都是成对的——一个人的朋友的对立面是陌生人;另一个人朋友的对立面是敌人,他们所说的朋友,完全是两个事物。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了未来的方向。
  4. “对立面”的手法之外,“举例”也是一个很好理解故事的方式。我们会困于心念世界的一个前提是,我们会困于语言世界,就像“三体”中描绘地球人和三体人的异同,语言就是地球人的限制也是武器。而举例是通过语言,超越语言,来靠近讲述者眼中世界的手段。
  5. 个人概念的形成,一方面是现实世界的反馈,一方面是心念世界的构建。个人概念的现实力道容易评价,是否有足够的行动、是否有效的反馈。而成长的一个关键是,通过情境的设计,追求更真实的反馈,更深入的构建。
  6. 事情是多面的,对其评价因人因时而异。相对于评价好坏得失,陷在此中化解难堪,转移压力,更重要理解事情的因果过程,合理划分责任与功劳,才能在方向和动力上更有利于行动。
  7. 对于成长,相对于挫败的,更重要的是成功的,相对于做错的,更重要是做对的。比如,一个在现实社会评价有挑战的人,或许背后是持续对自己观念的坚持;一个在温暖中较少面对挫折的人,或许更有从容的心态。似乎我们大部分人习惯于纠错,习惯于强调失败的功效,更重要的是,在挫败的沙砾中,找到良好的感受、做对的行动、特殊的体验,这指引了改写故事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