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新加入的咨询师能豆豆,组织了几位咨询师的线下小聚。与从广州赶来的林彤一起,我们三人从中午十一点畅聊到下午四点。关于个人经历、生活感受、咨询学习等的彼此交流,加深彼此的了解的同时也启发了很多思考。

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关于最近咨询中常常聊到的情境对人的影响。

1

我们聊到目前咨询、工作、生活等的时间安排,如何提升效率。

大家都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方式-在时间情境和空间情境上进行优化。比如按周为周期,对于每天的时间进行大致的切块,达到不用特别记忆,大致就能反应过来,在这一段时间主要做什么事情。比如,早上5:30-7:00,就是用来写读书卡片的。让时间线索无声地带动自己,而不是需要消耗优先的认知,去安排时间、驱动自己。

同样的策略,在空间线索上也类似,也就是阳老师讲的空间的功能分区,比如书房、餐厅、卧室等,各有其作用,当进入相应的空间,其带动力自然显现。

关于空间情境的利用,其中一位咨询师有一些“深刻的教训”。在还没有上阳老师的行为分析课程的时候,对于空间等情境线索并没有意识,在准备带小孩的时候设计装修,将所有空间都设计得适合育儿,比如客厅阳台放了大书桌,背后就是客厅的沙发等,初衷是自己一边工作学习,一边能够照看小孩,现在小孩出生,发现没有自己的空间,比较难进入自己需要的状态。

同时,因为豆豆和林彤都是妈妈,她们分享的系统借助空间和时间的情境,帮助孩子能够更加独立自主,能够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相信这会是很好的尝试,也期待学习她们的探索。

2

其中一位咨询师分享了与自己的产检医生相处的一个案例。

这位产检一声,专业、负责,但是说话直接,一些准妈妈都换了产检医生。但是她很看重这位医生的专业和负责,也就忽略了她的脾气,对于待产阶段很多重要事项不延其烦的提醒,带动自己处理了很多忽略或忽视的问题。

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我们发现自己偏好的合作者,有一些类似的特点。我们开玩笑说,如果合作者三个优秀品质-专业、负责、情商-是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三角形,只能三选二。而我们似乎都更偏好选择了专业+认真。

我自己也是这样。举一个例子,我常找一个理发师理发,在以高情商Tony闻名的行业中,遇见一个沉默、直接的理发师相对较少,比如关于我发量这件事,这个理发师给出的反馈,让我觉得很真实。加上他的专业和负责,所以搬家后绕道去找他理发,也就顺理成章了。

聊天时我发现,合作的跑步教练、家政阿姨等,都有专业、负责很直接的特点。这或许是我在生活中采购服务时偏好的人际情境,可能这样的选择的确降低了试错、摩擦等“交易成本”。

不过,这里面也可能简化了自己的观念,有空时也可以跳出这样模式,“反着来”尝试一下。

3

关于“分享时的反馈”探讨,能够看见大家的差异,也能看见情境的不同效果。

我聊到自己喜欢探讨、分享,但是得不到听众基于具体问题的反馈的时候,很容易影响状态。会想是不是没有表达清楚、没有结合到大家的需要等等,处于一种不确定性的状态。一位咨询师也说到这样的困扰,容易出现“干扰的杂念”。

我们一起探讨了这个话题。这里面的确是有很多从“个人特点”来探讨的角度,比如特质比较内向、偏好比较合群,或者内在冲突等等。但我们也会认为理解自己的特点,不是止于原因,也不是直接改变,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优势情境”-利于自己探讨、分享的情境,带动自己的行动。

我们把优先的主管能动性用在对情境的选择和创造,随着在优势情境中更多、更深的行动,自己的看法和状态也会有所变化,会更加从容面对这些情况。自己的改变也就真正的发生了。

不过,基于我们对于自己、朋友包括来访者的观察,我们常常会把问题的原因归因于个人,改变的方式也是改变于个人。处于与自己和他人较劲的状态中,身心俱疲,却改变优先。

4

在聚会的时候,我们还谈了很多情境相关的话题

如何在咨询中理解来访者优势的情境;如何在偏好的社交情境,什么样的社交情境对于自己是补充能量的;自己通过选择和创造情境带来改变的案例等等。

这也是创造和愉悦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