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的个体,不就是教育的第一要务吗?一个家庭教育实践的观察。

1

春节回老家,和媳妇去亲戚家聚会,借宿一晚。

亲戚一家五口人,小侄儿、小侄儿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孩子6岁多刚上了半年小学,和爸爸妈妈回老家过春节。

聚餐席间说到孩子教育问题。作为尚未生育的已婚人士,请教到“父母教育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为了让问题变得聚焦,让探讨更加深入,我说你们顺便给自己打个分。没有对比就不知道分数的含义,我又开玩笑地提议,让另一半给自己也打一个分数,做个对比。

孩子爸爸说,最重要的是原则,定下的规则一定要执行。但是他认为自己常常拗不过孩子,没有按照规则做事,比如看多久的动画片。他给自己打了45分。可能孩子妈妈也认为爸爸规则意识不够,打了一样的45分。

同样的问题问到了孩子妈妈,她说教育中最重要是耐心,要花时间多陪伴孩子成长。妈妈觉得自己做得还不错,比如陪孩子做作业、读绘本、学舞蹈等,她给自己打了75分。孩子爸爸不知道宠妻还是认可,给孩子妈妈的耐心打了80分。

2

有意思的事情在后面,因为借宿在亲戚家,有机会从孩子的角度,感受到孩子爸爸妈妈说到原则和耐心。

春节假期夫妻难得有时间,在快吃完饭到时候开始选电影,准备去过二人世界,请孩子奶奶帮着带孩子。可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不跟脚,夫妻给孩子说他们出去有工作要做,似乎工作是一个男女老少通吃的理由。

吃完饭我们其他人回到亲戚家。孩子和玩伴玩的兴奋劲后,开始哭闹说要找爸妈。我以前看见孩子大哭大闹,觉得挺烦躁,慢慢长大对人对了些理解,开始感受到孩子的哭闹,是因为在他自己的世界中感受到无助和伤心。即使是一个通过表演哭闹获得关注的孩子,也是深深经历了无助和伤心后的无奈。

孩子奶奶试图通过动画片安抚孩子。媳妇不太认可这样转移孩子关注点的方式,尝试和孩子沟通。问他为什么要哭闹,不是答应爸爸妈妈和奶奶睡了吗?

孩子的回答有点出乎意料,他说他不想回老家,每次回老家父母都不会陪他,他知道每次回老家自己爸妈都不是去工作了,每次都骗他说要去工作,爸爸妈妈在选电影的时候,自己就知道了。

最后,孩子被窝里给我们轻轻道了晚安,抱着自己的小毛毯,小声哭着睡了过去。

3

第二天一起早餐,孩子也在。媳妇问孩子睡得好不好,孩子似乎还有点伤心的感觉。媳妇感慨了一句父母还是要说到做到,不能糊弄孩子。顺口问我,是否记得一个成语,讲的是一个名人给孩子杀猪的故事,说要有诚信。我说那个人是曾子,成语忘了是啥。孩子立马接言到,这个故事叫曾子杀猪,他说妈妈给他讲过。

媳妇请小侄儿讲一下这个故事,孩子完整的讲了这个故事,中间遗漏了曾子妻子为什么糊弄孩子的环节。小侄儿感觉到缺少环节,不忘回过来补上说——因为曾子妻子要出门,孩子一定想妈妈陪自己玩,为了让孩子不在哭闹,曾子妻子承诺要晚上回家杀猪做好吃的。

不奇怪孩子绘声绘色的讲述,但感受到孩子的逻辑意识比较强了,发现故事缺少环节,回过来补上。媳妇问小侄儿,那你有没有给爸爸妈妈讲过这个故事,让他们以曾子作为榜样,不骗孩子?孩子说没有,立马又说可是这个故事妈妈知道,因为这个故事是妈妈讲给他的。

恰好这时候,孩子妈妈回到了家里。孩子给妈妈说,妈妈你给我讲曾子杀猪的故事,要学曾子,也要说话上算,不能骗小孩。妈妈没有回应孩子语言背后的意思,而是立马表扬道你还记得曾子杀猪的故事,真棒。

4

回过来看开头提出的问题——你认为父母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孩子爸爸所讲的原则和妈妈所讲的耐心,似乎都存在有待提高的地方。

父亲糊弄孩子说他们要出去工作的时候,他所讲的原则就很难落实,因为他只是一个规则的制定方,没有约束自己。一个可以发现故事缺少环节的孩子,能够感受到爸爸的不一致,孩子可能不会发自内心的遵守爸爸制定的规则。

长此以往孩子会在与只制定规则的爸爸的互动中,发现粘人、哭闹、发脾气等能够达成自己的愿望。其实,孩子或许是最遵守规则的,回亲戚家路上和孩子约定和找小伙伴玩到十点回家,孩子不同意。但是告诉孩子,因为大家需要休息,如果你想休息的时候别人不让你休息,你有什么感觉。孩子主动做出了约定,并严格的遵守了。

而妈妈在面对孩子讲妈妈要学曾子杀猪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更深地耐心,做出有效回应。孩子讲曾子杀猪的时候,更多是在表达他的伤心和需要,想要爸爸妈妈陪伴。可能因为有旁人在,妈妈没有去关心孩子为什么突然讲起了这个故事,只是夸奖了孩子的知识和记忆。

可能孩子很需要被听见,吃早餐的时候,孩子说妈妈很着急,回家就到处转,就催促他写作业,就说他必须怎样。

5

头天晚上孩子在哭着睡觉的时候,奶奶哄孩子说道,让叔叔阿姨批评爸爸妈妈。孩子说好,要当着他的面批评。我给孩子说,叔叔答应你会和你的爸爸妈妈聊聊。

第二天找机会把这件事的前前后后,告诉了孩子的爸爸妈妈整个过程。孩子爸爸妈妈说很惊讶,以为孩子被糊弄过去。因为关系很熟络,甚至第一反应问我们,是不是引导了孩子的看法。

我指了一下在我们座位边蹲下假装玩弄鞋带的孩子,说到你觉得呢?爸爸后面告诉我,找孩子聊了这件事,也向孩子道歉不该骗他。而让他感动的是,孩子说你们可以告诉我你们要出去看电影,我可以自己睡觉的。

6

如果说这对爸爸妈妈,所提到父母教育关键点的“原则”和“耐心”有什么共同点?在我看来最大的共同点是把孩子没有当作独立的个体——“原则”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约束;“耐心”是优势者对弱势者的照顾。

如同内在动机实验,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告诉孩子“知道你有时只想随意涂一下颜料,这很有趣,但是这里需要保持整洁,下一组孩子要来使用”,这样的尊重能够让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负起保持整洁的责任,同时还不影响绘画的内在动机和创作力。

这是一个重要的启示,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而平等的个体,尊重孩子的自主。不是原则约束,是换位思考,我们一起约定,一起遵守;不是耐心照顾,是感同身受,我们彼此照顾,彼此需要。

自主的个体,不就是教育的第一要务吗?

ChangeLog

  1. 2023-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