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开始的主题周读进行了一个月,基于咨询等具体情境展开,阅读的链接感、发现感、应用感完全不同,很有意思。以每日1+张读书卡片、每周1+总结文章为标准,目前完成 #高敏感性 、#结构家庭治疗 、#过程-效果研究 ,因为时间原因暂未完成的 #父权社会 。

其中主题周读感觉相对收获感最高的是高敏感性。原因可能与素材准备有很大的关系——在一开始找到几篇高品质的相关论文(特别是优质综述论文),同时配合开创性学者系列科普读物,素材集中且优质。

而进展相对缓慢的父权社会,除了时间原因(这两天沉浸在做一个方案写作的小效率工具),还有一个挑战在于关于宽泛——#父权社会 概念在学术界本身就有“错误的普遍主义”的挑战,像个大箩筐——虽然了解来卡片中写到了提出的 的六因素模型来具体化,但是还是不能回答我心中的问题。

而到最近其实发现,我关心的核心问题不是父权社会,而是更具体的男性气概,又特别是男性气概的形成和影响。在学术界中#不稳定男性气概 及 #霸权式男性气概 就是这样的研究领域,这就是一个很具有链接感和应用感的话题——

男性气概被视为一种不稳定的社会地位,即难以实现又难以维持,需要通过可公开核实的行动来获得和维持。相较而言,女性就少了很多这方面的困惑。这有大量实证研究支撑,举个例子——研究人员让实验组男性坐在一个假发女性模特前,并指导他们编头发并打上粉色的蝴蝶结,而对照组男性坐在一个性别中性的机械钱编绳子。之后让两组人选择拼图游戏还是拳击游戏,实验组男性选择拳击游戏的比例是对照组的两倍……而引入一个新的变量:在活动前让男性向女性宣告编发活动的性质是一个探索,两组男性选择的游戏的比例差异会降低。(Vandello和Bosson 2013)

而出现没有在最开始聚焦到感兴趣的话题,一个是因为对于命题的收敛意识不够。

所以,简单从 主题周读总结,有很多收获,比如咨询过程提供了大量情境,使阅读和信息链接感等提升,变得更有趣。同时也有一些需要优化的地方,比如话题的聚焦程度,比如材料的匹配程度,以及其所影响的时间投入。

针对话题聚焦和材料匹配,想到了这样的思路——

为了提升话题聚焦程度,主题周读更清晰的定位是命题周读,不是一个话题范围,而是更精准的命题目标。同时,在每个月内尽量每周命题都约束在一个主题之下。每周的命题周读,构成每月的主题月读。

而材料匹配这一块是信息分析课的大杀器-学术信息分析,比如 #CiteSpace 的工具,“重器快用”提升日常活动的品质。针对快速的学术分析,逐步训练做到熟练快速。

而同时,话题聚焦和材料匹配又是相互促进的。相信提升话题聚焦和材料匹配,不仅时间投入能够得到优化,同时说关注的链接感、发现感和应用感也会得到提升,变得更有趣。

期待,在12月继续探索 #主题周读 。

ChangeLog

  1. [[20221201]],结合 [[2022M11]]月输入输出总结,对11月的主题周读()同步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