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回家,如何再出发?

我们很多的故事,远看是前行,近看是归家。

在我们的观念中, #原生家庭 对我们的影响巨大。有人把性格上的困扰,归结于原生家庭的创伤;有人把习惯礼貌上的适应,认定为家教的优良;有人把两性关系的模式,说成是父母的影响…..虽然很多时候,原生家庭承担了太多本不属于它的责任和荣誉,但是我们都不否认它的深远影响。

家庭为什么对我们影响深远?

我们的行为模式受到自己认为“我是谁”的 #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有两个重要的要素,一个是能动的分离感,比如对于权力和成就的追求;一个是共生的归属感,比如对于爱和关系的渴望。

而家庭是产生和融合这这两个因素的核心环境,被 #结构家庭治疗 创始人称为 #认同的母体 ——

孩子在生命早期,家庭的塑造了孩子的归属感,一方面来自孩子因需要家庭照顾带来的顺应,然而一个没有被正常照顾的孩子甚至受到了虐待的孩子自然很难发展出归属感;一方面来自孩子在与家庭一起,穿越不同生活事件中稳定家庭结构及对应的互动模式,但是有一个情绪阴晴不定的家长,孩子很难形成归属感。

伴随着时间过往,种种变化不断发生,孩子会产生分离感。一个变化是,孩子参与不同的家庭子系统的体会,比如作为父母的爸爸妈妈和作为夫妻的爸爸妈妈会有不一样的状态;还有的变化是,是家庭子系统的不断分化,比如孩子年龄增长独立意识变强,开始设置界限制定自己的规则;还有的变化是,家庭与社会环境交互的变化,比如搬家离开熟悉的地方或者经济状况的变化。

归属感和分离感的正常形成并融合起来,是原生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核心内容。

我们常常将一个人的行为、状态、认知等等的问题,归结于个人的身上,但是当孩子个体这个细胞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原生家庭的这个整体蕴含着危机——问题的表现在个人,但是问题的症结却在家庭,这个深入影响“我是谁”的核心环境出了问题,没有正常形成并融合孩子的归属感和分离感,产生了孩子在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挑战。

如果我们将家庭成员看作细胞,那么细胞与细胞之间形成的稳定的互动模式就是家庭结构的有机体。我们当看见某个成员细胞有问题的时候,往往家庭整体结构出现了问题。比如家里出现了一个喜怒无常的“小暴君”,一定是有家庭结构为“小暴君”提供了支持。

所以,家庭结构的问题,关键不在成员细胞的问题,而在细胞之间关系的问题。这样的关系被 #结构家庭治疗 咨询师称为 #界限 。界限就像细胞膜,控制着成员之间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是从松散到僵化的连续体,所有家庭关系都是落在松散界限的情感归属到僵化界限的情感分离之间,在归属和分离之间找到平衡就是正常情感,保持了归属感的彼此联结和分离感的彼此自主。

界限也不仅仅决定了成员细胞之间的关系,正是界限细胞膜的存在,使得家庭结构的有机体分化为子系统器官,以满足内外的功能需求——比如夫妻子系统是家庭的核心,没有以家庭为共同目标的两人也就没有家庭;比如亲子子系统是有了孩子之后,照看养育教育功能下的关系……可以说,有人就有关系,有关系基于不同功能组成不同的子系统。

原生家庭的问题,可以从家庭结构的关系中看到端倪。作为关系基础的界限,太过于松散就形成了纠葛型的关系,比如家长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延续或者同盟;太过于僵化就形成了疏离型关系,比如家长拒绝孩子了解所有父母的事情。而这种松散或僵化的界限,又在导致家庭成员之间产生种种的关系组合——

比如夫妻之间的界限过于僵化,彼此的矛盾无法很好化解,彼此都通过孩子来出气,形成迂回冲突的关系,孩子成了夫妻子系统的替罪羊,导致孩子难以形成归属感,人际上形成较大的疏离感;

比如父母的一方和孩子界限松散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建立联盟以排斥另一方,形成跨代联盟的关系,导致孩子过度形成归属感,但不能较好形成分离感,导致孩子容易依赖而不够自主;

比如婆媳之间隐匿冲突,同时想获取孩子的同情和支持来对抗对方,形成一种三角形的关系,彼此拉扯的状态导致孩子无法形成归属感,较难对人产生信任;

又比如孩子被赋予照顾几规训弟妹的责任,在孩子和弟妹的手足子系统内产生了僵化的界限,孩子容易形成过度控制但归属感不足;

……

所以,当在个体表现出问题,就是家庭结构出现问题的信号。而问题往往出现在家庭结构的关系上,基础就在界限的松散或僵化,这种关系组合能否发育出归属感和分离感并形成融合,就是家庭结构问题的关键。

那如何去改变家庭产生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已经从家出发远行路上的成人如何改变。

在 #结构式家庭治疗 的角度来看,解决家庭问题的实质是改变家庭结构,首先看见功能失调的家庭结构,并且意识到这种家庭结构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发展出新的家庭结构,澄清界限,订立规则,并通过共识的目标、落地的行动,由易到难逐步改变,形成新的家庭结构。

正如个人的问题,需要跳出个人从家庭问题着手;同样,家庭问题,需要从家庭之外社会环境中寻找支持。在 #家庭治疗 中,咨询师是这样的家庭外部的支持角色。而对于已经从家出发远行路上的成人,已经在自己的社会系统中,这就是支持的来源,比如自己新生家庭、同学系统、同事系统、朋友系统等等,看见原生家庭互动模式的影响,在远行路上的打破原来的问题模式,建立新的正常情感模式。

所以,回家是看见原生家庭的家庭结构,看见对自己归属感和分离感的影响,而不是找一个遁世的借口;出发是自己远行路上,借助理性和社会环境,通过行动形成新的模式追寻自我动机,而不是将探索的旅程变成从家的逃亡。

回家,是为了更好的出发,轻松行程,一路精彩。

Relate

ChangeLog

  1. [[20221115]],整理 #结构式家庭治疗 读书笔记,感觉还是稍显理论,主要是没有引入一个比较清晰的场景,后续迭代观察。 #主题周读 #结构家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