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 #人生发展咨询 学习的过程中, #阳志平 老师不断提到 #人生发展咨询师 的基本功——比如 #咨询手记 、 #逐字稿 、 #同侪督导 等等。有深度基本功,让人内心平和踏实——路在那慢慢走就是两……这就是 #主题周读 #过程-效果研究

1952年, #汉斯·艾森克 总结了19项对神经症治疗的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行为治疗有效,谈话治疗无效。对于心理咨询的题哦啊赞,拉开了 #心理咨询实证研究 的序幕。

一个咨询过程是否有效果,什么样的咨询过程会产生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这个问题,不仅是研究者所关注的,也是心理咨询实践者所关注的。实证研究中最重要的主题 #过程-效果研究 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过程-效果研究 的先驱和核心人物 #[[20231025_Clara E Hill]] 对心理咨询的过程和效果有过这样的界定——心理咨询过程是指来访者的行为、咨询师的行为及来访者与咨询师的交互行为;而心理咨询结果是指过程说带来的结果的变化,包括 、 、 。

咨询过程中的谈会谈逐字稿,作为咨询过程信息的核心载体,自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对其研究主要的方法是, #质性研究 #质性比较分析 词类特征分析 和基于主题模型分析等。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的成熟,智能化的技术也更多的引入这个领域,比如开发MyOutcomes系统对咨询效果进行监控。

但,这个过程是困难的,仅从这个描述,就能看到 #过程-效果研究 的困局。非结构化、非定量化、非显性化同时伴随着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互动的反馈,变量和结果都难以捕捉,建立起稳定的、具有预测和实践意义的关系更是困难的。

但是, #过程-效果研究 还是有大量的成果,用来分析过程和效果的关系。又特别是对于以具体咨询为核心的实践者,这些研究可能还不够细化,但是可以产生大量的启发。

比如,大量研究对影响咨询效果的共同因素进行了检验,比工作同盟、积极关注、肯定的因素,虽然与咨询效果关联相对较小,相关系数再0.3以下,但是至少是明确的因素;

比如,有研究显示,来访者认为咨询师的自我揭露、解释、认同和释义最有帮助,开放式提问、质对和提供信息帮助中等,直接指导和封闭式提问帮助最小;

比如,有研究表明,咨询师的自我揭露对于咨询效果有一定的帮助,而更精细的成分划分发现,安慰性的自我揭示和挑战性的自我揭示更有帮助,此时此地的自我揭示与彼时彼地的自我揭示似乎并无差异。

比如,有研究对来访者的外显行为和会谈效果的关系进行研究,当当事人对会谈效果评价更高时,其咨询欧辰的描述行为较低,认知-行为探索、情感探索、领悟行为比例较高

……

这些具体的研究成果还有很多。按照 [[20231025_Clara E Hill]] 等人对心理咨询过程和结构的解构,可以形成多种二维矩阵,去整理这些方法和要点。比如基于静态咨询过程(咨询师行为、来访者行为和咨询师和来访者的互动行为)与咨询效果(、、)形成矩阵。用这种方式,更加精微的锤炼自己的咨询的细节和基本功。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正如在 #行为分析 理论学习过程中提到道法术式理论层次划分的角度,#过程-效果研究 中行为的观察受限于现在研究方法的限制,更多还是可以被观测到的术式层面,而道法层面一个内核在于学派学识底蕴掌握,同时还需要个人领悟。领悟或许就是咨询的艺术性,也是咨询独特的魅力,否则咨询就变得机械技术了。而这正是我理解作为实践者要去做逐字稿分析的一个关键——在自己和大师的咨询实践逐字稿中,具体分析加整体感受到方式去修炼这种艺术性。

正如有研究者对大师级咨询师的会谈逐字稿进行编码,结果发现这些各个不同咨询流派大师的会谈过程环节差异不大,但是好会谈和坏会谈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换句话说,只要将一段咨询会谈逐字稿呈现给另一位咨询师,他总能指出哪里的回应精彩,哪里不恰当,而且往往能够和另外的咨询师保持相当的相似性。

如果说研究者在心里咨询 #过程-效果研究 是在研究逐字稿,那么实践者就是在心理咨询实战过程中领悟逐字稿。对于逐字稿的分析,方法标准的“研究”,对于个人艺术的“领悟”有什么启示呢?

一方面,借助研究者的研究,让实践者的领悟中“不可说”变得有参考标准。比如我们咨询实践过程中感受到,来访者对于整个会谈过程的评价很高,满意度和帮助感都很强,那么借助 #过程-效果研究 的会谈评估问卷SEQ-5(),可以让来访者对咨询过程的感受变得更有参考标准,超越简单的感觉。

另一方面,借助研究者的研究,让实践者的领悟中“看山是山”变得更有条理。比如我们在咨询实践后,如何对逐字稿中咨询师和来访者的语言行为进行更条理的分析?对于来访者行为,可以借鉴 [[20231025_Clara E Hill]]所整理的 #《当事人行为系统》 中所梳理的8种来访者主要行为——认知-行为探索、情感探索、领悟、阻抗、同意、合适的请求、描述和治疗性改变。或者其总结的咨询师主要的是14种行为,如轻微的鼓励、封闭式问句、重述、反映等。可以用这些解构因素来条理化理解逐字稿。虽然认识到物质是原子组成的,并无法直接用来理解世界的精彩,但是可以增加对世界精彩理解的深度。

再一方面,借助研究者的研究,让实践者的领悟中“妙手偶得”变得有迹可循。比如研究者在分析咨询过程中,会形成标准的方法工具以使得研究可以复用,如部分的研究者会使用这样的过程——文字转录、意义单元(句子)、流水码(句子序号)、域编码(主题聚类)、交叉分析(聚类分析)等过程,其实作为 #质性研究 这种不同于定量研究,寻找定性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20231025_Clara E Hill]]式 #过程-效果研究 领域的先驱,在1997年质性分析应用在心理咨询早期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标准的手册。而同时,相关研究的工具比如 #NVivo 的确可以在对逐字稿的结构化编码、多次对照等方面具有优势,因为其为编码而生,哪怕仅当作逐字稿阅读器也有一定优势。(可以参考 #《质性研究数据分析工具NVivo12实用教程》 可以快速上手基础功能)

而前面提到的,心理咨询研究者在 #过程-效果研究 中所已经发现的实证关系,更是可以直接在逐字稿领悟中进行理性对比。在本周主题周读过程中,形成了咨询过程与咨询效果的矩阵,来整理相关已经确定的咨询的正面或负面要素。训练中使用的 #《心理咨询面谈技术》 #《心理会谈的基本技巧》 等教材中的要点,也可以用这个方式进行整理。

更进一步,逐字稿对于咨询实践者更加底层和起点的目的是——协助咨询师在咨询后,超越人脑简化地将一个灵动的人、一段鲜活的故事变成抽象的概念贴上标签,而是进一步在逐字稿的细节中,如同一个侦探发现语言起承转合中不经意间的真相、又如同一个考古家分析语言词句作品后天地人和的演变、还如同一个画家想象语言图景上超越细节的意境、更如同一个音乐家感受含义情绪下连贯一致的韵律……

然后,咨询师用来访者的语言,那些在逐字稿中再次呈现的语言,讲述出来访者已走过的来路故事,描绘出来访者已生成的去途图景。只有来访者的语言才是他自己的来路和去途,这是来访者心中已有来路和去途,这是来访者隐含的来路和去途。 2022-11-21_n8wrKc

这或许是人生发展咨询的价值——咨询师作为在来访者让人生十字路口相遇的指路人,懂得他走过走过的来路,描绘他已生成的去途。这或许也就是逐字稿更根本的意义。而 #过程-效果研究 的理论、方法、工具,可以是这个意义发生的助力。

ChangeLog

  1. [[20221120]],#2022W47 #主题周读 #过程-效果研究
  2. [[20221121]],早上完成了完整的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