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Elaine Aron夫妇开发了高敏感者量表( #HSP ),首次从心理测量的角度界定了高敏感人群,也就是具有高名感性特点的人,也就是#感觉灵敏加工度#SPS高的人。(对了丈夫Athur Aron流传更广的一个测试是“让彼此更了解的36个问题”)。

高敏感人者在人群中是特例吗?按照 Elaine Aron 等初始的 HSP量表的测验,高敏感者的分布也基本符合二八定律——大约20%的人是属于高敏感人群,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在较近的2018的研究中,对于高敏感人群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30%的高敏感人群、~40%中敏感人群,~30%的低敏感人群,都不是边缘小众群体。 至于,#高敏感者 的 #高敏感性 是像身高维度一样,有高有低,还是像性别分类一样,男女等分类。目前暂无定论( #Elaine Aron 在书中支持分类说 ),但基于HSP量表数据等的研究,敏感性是一个连续的特征,每个人的都有的一种特点,或多或少而已。所以,不要像对性别分类的看法一样,变得泾渭分明,这样容易用这个标签限制住对自己或别人的看法。

对于高敏感性的看法,我们往往会认为高敏感性是一种“不好”的特质,所以会用“不大方、小气、玻璃心”之类的名字来称呼高敏感性,似乎高敏感性给人带来的都是困扰。 在消极情境下,高敏感性的确表现出与与负面结果呈现出正相关,比如更高水平的精神病学特征-如内化问题、焦虑、抑郁症等;或者比如压力管理不佳-情绪调节困难、对家庭混乱更大但更准确的感知、压力水平增加、身体不适症状、更大的工作不快感和康复需求。同时,高敏感性与低主观幸福感与低生活满意度有关。甚至,高敏感性与频繁的噩梦及梦中生动的画面也有更高的相关性。

此处特别指出的一个消极情境来自童年的创伤。 Elaine Aron等人2005年进行了一次针对成人的研究,发现 #高敏感性 且有童年创伤的人,在负面情绪测量中得分特别高。但是 #高敏感性 但没有童年创伤的人,在负面情绪测量中得分特别低,注意这是比对照组整体低。这说明了高敏感性与负面结果之间的关联,是基于消极情境的,而且高敏感者能够从环境中获取更多价值。(童年创伤评估量表)

但是,高敏感性不仅与负面结果相关。 在正面结果方面,高敏感性人群同样有更高的表现,比如对于积极情绪的诱导相对于低敏感性人群反应更积极、在积极的养育方式互动中增加社交能力程度更高、抑郁症干预后抑郁评分降低更多、甚至在积极情境下表现出更有创造力。在神经科学观测层面,高敏感性的人观看微笑面孔或其他积极情绪图像等,大脑奖励中枢反应更强烈。

所以,高敏感性是一个“好的”或“不好的”性格特点的关键,并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环境。在消极环境中,高敏感者会表现出更强的负面结果的相关性,但是在积极环境中,高敏感者会表现出更强的正面结果的相关性。 正如在学术界流行的一个关于高敏感性的 #蒲公英兰花比喻 -低敏感性的人就像蒲公英相对普遍,对于积极或消极的情境都不太敏感;而高敏感性的人就像兰花,对于消极环境敏感,但是在积极情境中能更茁壮的成长。

从这个角度来讲,高敏感性如果应用恰当,这是一种天赋,关键是找到积极的情境,发挥自己的优势。

所以,你是高敏感者吗?如果你是高敏感者,那么至少在意识上不要把高敏感性当做一个不好的特质想要去改变,因为想法和行动本身就是消极的情境。

相反的,找到更积极的情境,发挥自己高敏感性的天赋,产生更强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