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针对开智新同学,分享学习方法

大家好,我是向开亮,我是行为分析五期的复训学员,同时也是助教,在接下来的与部分新同学组成小组共同学习。非常期待与小组同学、班级同学一起学习,在理解自己和成长自己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非常感谢行为分析五期组委会给这个机会,让我有机会通过分享的方式总结一下学习方式,以此总结与各位同学共勉。

在开智学堂学习过程中,我个人感觉有这样三个学习方式比较重要——完成大于完美、应用导向、积极互动

学习方式一:最小行动

前两日在 #阳志平 老师的知识星球看见开智教练 #古严 教练的读书笔记,提到了朱熹的为学之道“大火煮滚,慢火养之”。用来学习 #《行为分析课程》 很有指导意义意义。

#《行为分析课程》 的知识密度很高,比如第一周的人性单元就包括了特质、动机、认知、叙事,而这些本身每个元素都是一个学科,虽然阳老师进行了去粗取精的浓缩,但是依然知识庞大,第一周就13节课、近6个小时、刷一遍课程平均到一周七天每天1小时。

从人格特质角度来看,我感觉,这样的课程对于尽责性偏高和尽责性偏低的挑战比较大。尽责性高,上来就慢火养之,水很难烧开,慢慢失去耐性;而尽责性低,大火却不煮滚,浅尝则止,始终也没有进入课程体系。

那怎么办呢?在课程week5-6周的行为改变课程中,会提高一个解法叫最小行动。尽责性高,先搞定最小行动,再精益求精,学得更加系统深入;尽责性低,至少完成最小行动,再在探索中寻找有趣的联系,促进深入探索。

行为分析课程的最小行动是什么?总结之前的经验是四点:每周至少一次作业、每周至少一次活动课并总结、每周至少一次查看并评论同学作业、每周至少一次简单回顾本次进度。

可能大家会说,怎么刷课都不是最小行动了?是的,刷课可能都不算,因为你会为了完成作业,去刷课、没时间会备速刷课、再没时间会挑重点备速刷课、再再没时间会课程笔记和同学作业。

学习方式二:应用导向

这几日开智另一位前辈资深教练 #仁冲教练 在“开智学堂”公号投稿,强调了“用以致学”,强调了应用对于学习到重要性,在应用中理解知识、串联知识。每天不断面对自己和他人,行为分析更是可以不断应用起来。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有两个导向,一个是三两知识点深入应用,一个是知识体系试图整体梳理。我个人更推荐第一个,因为它更应用,让知识更有感,让学习更有趣,而当几个知识点深入下去,思维中有了锚点,其他知识更容易关联,就更容易触类旁通 ,随着后续课程深入、参加复训、阅读资料等方式,相反更容易建立知识体系。比如行为分析课程的安排,比如行为分析课程的安排,大致三个部分,人性系统论对人的认识(第一二周)、人性系统论对人的预判(底三四五周)、人性系统论对人的改变(第六七周),所以通过应用深入理解一些知识点,在不同角度知识出现的时候,就能更深入的关联,形成知识的网络。

最简单的应用就是学习方式一的作业和活动课了,这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作业时想想这个点我能怎么应用的生活场景,在活动课时想想这个电梯哪些现实生活场景相通。如果有余力,在自己情绪来时、在与家人朋友相处时、在与同事协作时,分析一下原因、预测一下未来、改造一下行动。

学习方式三:积极互动

刚刚说应用,其实也是一种互动,与情境的互动。另外一个角度时与他人的互动。

与同学互动一个角度是,通过增强共生的动机来带动学习,大家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会有记忆进步的驱动力在。而同时,与人互动本质上也是一个反馈系统,当自己觉得掌握得很晚完全了,看其他同学的作业,总会有原来还有这样的角度;当觉得自己掌握得很薄弱,看其他同学的作业会发现原来自己的角度也有其帮助。

每个人的人性系统不同,比如我属于外倾性较低、神经质偏高、偏向理性的人,对人机不太主动、不熟悉的人机还容易焦虑、希望深入探讨。所以,我对于基于作业、问题的深入探讨就很喜欢,但是对于快速、轻松的聊天就有点难以进入。所以,我在学习过程中尽量给自己创造一些我舒适,能够激发我兴趣的方式来互动,比如在同学作业下深入回复或者约同学就具体问题1V1深入探讨。在互动的过程中,思考会更深入、逻辑会更顺畅,更重要的是会遇到很多意外惊喜反馈。所以,找到能够激发自己的互动的情境吧。

以上三点学习方式的总结,完成大于完美、应用导向、积极互动,借此机会梳理出来与各位同学分享,共勉。期待在未来八周的学习中,在遇见新的自己的路上,与大家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