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学习和体验,总结一下对于跑步中的一些知识。仅作为探讨和教练指正的基础,不作为建议。

解构跑步

跑步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不同,抛开意义,仅仅看跑步这个行为的话,跑步就是跑者在空间上产生的位移——

s=v*t

而速度是怎么来的,也就是我们怎么跑得更快?

速度的提升

v=步频*步幅

从公式的角度来看,我们提升步频或者步幅均可以提升速度。

Content

步频180步/分钟是由丹尼尔斯博士提出(运动生理学博士,《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作者)。这个提法来自于其对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参赛选手对观察,并记录他们对步频,距离从800m到马拉松都有。丹尼尔斯发现只有一位跑者到步频小于180步/分钟。除此之外,丹尼尔斯博士,不断强调,跑步时步频一定要落在180步/分钟。但《马拉松全方位科学训练指南》作者徐国峰认为,这是一个有误导但说法。从力学的角度来说,相同距离步频越高,力学效率越高(想象滚动正方体和滚动球体,球体的“步频”最小,所以最顺畅)。同时徐国峰引用了大量的精英跑者的数据,比如海勒.格布列塞拉西(Haile Gebrselassie)在2008年柏林马拉松比赛中,跑出当时的世界记录2h03m59s,其平均步频为197步/分钟。而阿贝贝.比基拉(Abebe Bikila)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马拉松项目以2h12m13s拿下冠军,成为首位在2h13m内完成全马的人,这场比赛中他的平均成绩是217步/分钟。但是对一般人来说,心率会随着步频飙高,所以一般很难达到217步/分钟,不过大部分都能达到180步/分钟。[1]我看了一下我最近跑步的步频在170步/分钟左右(2021年3月),还是比较低的。

从丹尼尔斯博士等人的数据来看,步频需要达到180步以上,这是普通人能够达到的。但是,需要意识到如果步频过低,必然是跑步效率很低的。但是,步频的提升其实是有限的,而且步频并不是用力做出来的。

那提升速度的另外一个关键是在提升步幅,但是关键是如何?

加大步幅,最符合直觉的方式,那就用脚尖更用力的后蹬,把身体向前送出,产生更大的步幅距离。这就是我在不科学训练的时候采用的方式。这样的方式会自然导致脚后跟着地,全部重量施加到脚步,增加了脚步在地面的停留时间,相当于在用力猛踩,跑步声音会很大。这样跑步不仅效率低,而且这也是跑步受伤的重要来源。

更有效率的跑步方式是,就像重心始终向前的轮子,利用向前的重心向前加速,而每次脚触地快速拉起,再两只脚落地之间身体产生腾空的时间越长,步幅就越大。同理,因为触地后快速拉起,而产生了更高的步频。也就是更短时间的触地,将向前交给前倾的重心,而不是自己向前蹬腿。所以,跑步的关键之一便是上拉,与之对应的便是落下,而维持靠重心向前跑的状态,就是关键关键跑步知识。

拉起、关键跑步姿势、落下,构成了 #尼可拉斯·罗曼诺夫 博士总结的 #姿势跑法 的基本元素,也是我正在学习的内容。

当然,要做做到速度的提升,还要力量和体能的提升。如果将跑步姿势的技术是有效控制身体的动作,比做赛车手,而力量是身体的强韧度,比做机械性能,而体能是身体输出能量的能力,比做发动机和油量,是技术、力量、体能共同决定了跑步的速度。

20220205_xdSIV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