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机和三角测量的角度,解读 #《士兵突击》 成才和许三多的动机。 成才的特点是 #竞争动机 (趋近能动,回避共生)。逐步转变为 #合群动机 (趋近能动,趋近共生),能动的核心是 #成就 ;许三多的特点是 #顺从动机 (回避能动),逐步转变为 #合群动机 (趋近共生,趋近能动)。 而同时,行为预判的数据来源为四种,S数据(自我报告数据,Self-Report Data)、I数据(知情者数据,Insider-Report Data)、L数据(生活记录数据,Life-Report Data)、B数据(行为观察,Behavior-Report Data),一般从三个不同角度得到的数据,更具有准确性,被称为#三角测量 。

成才的动机核心是竞争,趋近能懂回避共生。

1趋近能动

1.1熟人眼中的高能动的成才(I数据)

成才将所有的场景,都简化成了竞争。比如团队协作、分工合作等等,成才都简化成了竞争。同事对成才竞争的行为是这样描述的——

袁朗:“我给了他(指拓永刚,与成才一个宿舍的参训学员)一次机会,你知道我能做到的,你和我较量过,我希望你阻止他,但是你淡漠地站在靶坑里,旁边正在发生的事情与你没有关系,他跟你没有关系。你们是同寝,一起经历那样的艰难,但你认为他和你没有关系。他是你的竞争对手,你想到你少去了一个竞争者,却没想失去了一位战友。”

1.2成才行为观察到的高能动(L数据)

从成才的行为的观察来看——

成才还是和许三多热聊:“我打的靶都是专用靶,比他们的小一半,距离还远一倍。”然后压低了声音说,“记得上次我跟你说的吗?我的目标是什么?从机枪副射手做到狙击手,现在我的目标已经完成啦。许三多你也做得不错,从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五班来了钢七连,往下咱们就得好好干啦。”

2回避共生

2.1熟人看见成才的低共生(I数据)

在整个选拔过程中,成才唯一被识别到的共生行为是在自以为快死亡的时候,叫了许三多的名字。

袁朗:“是你在放弃之前叫了你朋友的名字。我终于发现还有一个人是你在意的,可这不是说你就学会了珍惜。回去吧,成才,对自己和别人都仁慈一点,好好做人。”

2.2成才对自己低共生的认识(S数据)

在受到挫折的时候,成才对自己的低共生行为进行了回顾——

2.3成才低共生的生活记录数据(L数据)

白铁军看看许三多,说:“你老乡不地道,揣了三盒烟,十块的红塔山是给排长连长的,五块的红河是给班长班副的,一块的建设,专门给我们这些战友。哪个连没几个这样的兵,可七连,就这么一个。”

许三多和班长再见后走向沙坑,而成才看见许三多过来,站了起来就要走开。许三多叫住他:“成才,我爸来信,说你爸在地里摔了一跤。”成才绝对是不给半分脸地走开,只听到他转身后的声音:“我爸来信,说他已经爬起来了。”

3行为的来源(假说)

3.1从生活环境看成才的动机来源

从村民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村民本身就是期望成才是做大事的、是像他父亲一样的等。成才的 #情境记忆 就是我比别人更强。

村民:“成才这小伙子就是行,跟他爹一样是做大事的。”“就是,打小就透着灵气。”村主任脸上荣光绽放,情难自控下开始鼓掌,这一下就带起一片掌声

(小说背景描述)目标是村主任家,本村最堂皇的一栋建筑,但再过些年会成为最没有市场经济特点的一栋建筑。这是它的命运。

3.2从他人描述看成才的经历

从许三多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成才的成长环境是对他高期望的。(当然比成才小的许三多的描述只能是转述)

村主任抱着一岁的成才在村中空地上,那样子很招摇,有种天赋人权的自信。

知道百顺不急的村主任很悠闲:“我儿子名起好了,叫个成才,以后准定成才。”

4行为改变转折点

4.2熟人对于成才转折点的描述

袁朗指出成才的关键是“当有一天能看破自己狭隘的天地时”就发生了转变——

袁朗:“……成才,你知道我年轻时最像你们三个中的谁吗?像你,别惊讶。比吴哲更专心,比许三多更知道自己要什么,比他们都要理智,当有一天能看破自己狭隘的天地时,他就是一个可能的管理者。是的,管理者,不讨人喜欢,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放在第一位的绝不是讨人喜欢——就像我有时候很讨人厌一样。你要选择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可爱的人。”

4.2成才自己的报告,转折是折过

成才描述自己折过的状态——

五班一个兵正把成才那支怪模怪样的步枪拿过来,高城似乎想笑:“那把枪怎么回事?骨折了吗?”“嗯,也算是折过。”

5行为改变后的状态

5.1成才的“认可”动机的减弱

成才的能动动机应该没有减弱,但是能动的成分是在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是能动中的“认可”动机是在减弱——

一个做事并不以他人认可为导向

(画外音)旗杆下的队形成才是队首,如果以往的成才一直紧张不安,一向计算得失,那么现在他有了另一种气质——一个比大多数人更清楚自己重心的人。

(画外音)成才仍保持着立正,像以前的许三多一样,那种立正不是给人看的。

一个是对于功劳的归因,归因于情境更多了——

成才又赢了,默然着没有任何表态,他很难受,因为本来寂静的人群中在高城明确示输后开始嗡嗡地议论,一种把他当成人物的目光,夹着两个现在让他很不舒服的字“枪王”。“我不是的……多点时间练,那也不是什么王……”

一个是更“荣辱不惊”,可能是“冲突”更少了,对于环境中人际中的认可的敏感性下降了。

高城:“你一发子弹也没有?”他向他的士兵,“你们信吗?这里有个名副其实的枪王,可居然是个不配子弹的兵!都说枪法拿子弹喂出来的,成才,你拿什么把自己喂成这样?”“报告副营长,因为开枪的机会少了吧,所以格外珍惜。”“不止吧。你现在可比在七连手稳,心稳了,手也就稳,坦坦荡荡,比人少些坑坑洼洼。”“我不稳。”

5.2能动依然强烈

成才更加关注在作品上,或者成就上。

高城:“许三多,那就是强人了,你的老乡。被老A打回来,面子丢尽,那就去他的面子,短短几月,他让这块荒地成了训练部队宁可绕道都要来的休憩之地。你看他,得失由心,想要的只是一个给自己的答案。”

5.3高共生动机的形成

成才终于理解了“不抛弃、不放弃”

ChangeLog

  1. 2021-12-23,关于动机偏好,觉得看过的《士兵突击》中的两个人物是比较好的原型,故简单记录。先写了一下成才,后面再看看许三多。
  2. 2022-07-13,重新梳理了一下成才和许三多的动机偏好,感觉对动机的理解更加深入一些:比如能动的内涵、以及其来源和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