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21-03-10,写给自己。

一晃,三十岁过去了,2020年我三十岁。

常常说三十而立,站在三十岁的当口上,我由衷的对自己感叹:你丫真失败。

你丫真失败

你一天天说要研究事物、认识规律、有效行动,干这干那,还对别人指指点点,但你浮在表面,连个起居坐卧都没整利落,用看似牛逼的话语掩盖浮躁空虚的内心。但你这么做太天真了,因为你越装逼越心虚啊!

你照照镜子,肚子大头发秃,明显是心大胆小,肾水上浮,一点不自律,失败!

你看看开支,先不扯啥玩意财务自由,你就这房贷看着就恼火,还莫说生娃奶粉钱和给自己找点追求,失败!

再说,你看看别人,同样三十岁已经取得了多大成就创造了多大价值,远得不说就你那些朋友,你们一起起步,也有公司到C轮或者做高管的,你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联系,失败!

你经历缺乏、思想空洞,索然无趣的一个人,还不学无术,失败!

如果你心态平和,那还说得过去,但是你又在意别人都评价和看法,失败中的失败!

那最惨的就是人生追求了,里面全是三分钟热度的私欲和社会捆绑的评价标准,没有看到你发自内心对于生活的热情,你的人生有没有搞错啊!

这是三十岁时,我的感觉——挫败感。

逃避的盲动

始于挫败感,2020年开启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注定这是一次必然失败的创业。

因为,行动的背后,隐藏着自己的起心动念,不是创造而是逃避。创业的行动很快脱离了事情本身去创造一点什么的期待,而变成来在逃避挫败感的盲动——

开始创业的动机,大部分是要证明自己没有那么失败,急切地想用事情的成功来逃避这种挫败感,这是起点。

项目的论证很多自以为是,项目所需要的条件不足被强行忽略,因为要赶快逃避挫败感,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是让问题不存在。像牌桌上输得只剩最后筹码的赌徒,在做孤注一掷,相信那几无的幸运会降临在自己身上。

逐步的,在这样逃避的心态下,项目过程中的急切可想而知,昏招频出,为快而快。因为想快点,得到事情的正反馈,给挫败感的内心,来点安慰。

而为项目活下去,理应尽最大努力整合资源的必要行动,被这种逃避挫败感的“自尊”心态躲避——我就是要证明自己牛逼,在我没有成功的时候,怎么可能向别人展露我的不足呢,让人说我是个looser呢。

在团队的协作中,维持表面的和谐,规避深刻的冲突,更是这样逃避挫败感心态的注脚,对于夸赞内心欣喜,对于指正内心抗拒。

……所有的行动都是为了填满挫败感这个黑洞。

在起心动念之间,失败的结果已然注定。

无趣的灵魂

挫败感的起心动念,从何而来。

媳妇看着《男性的衰落》这本书对我说,其实男性气概——社会文化塑造的男性应该是什么样的观念——对于男性的伤害,和妇女受到的伤害一样沉痛,因为男性需要不断去迎合这些外部评价标准,而迷思自我,压抑痛苦。

除了男性气概的外部评价标准,而我习惯性地迎合着众多外部的评价标准,已经忘记了好奇和探索是什么时候离我而去,在满足外在评价标准的路上越走越远——

小时候,在意学校的评价,想要考个好成绩装个好表现,做老师家长眼里的好孩子。

长大了,在意社会的比较,认为要比收入比事业比影响,做大家羡慕的成功者。

做晚辈,在意家庭的期许,觉得要为父母争光光耀门楣,得到大家欣羡的眼光和夸赞。

当男人,在意男人的责任,以为要取得男人成功和地位,成全男人面子和形象。

……

结果,我活在我自己编织的外部的评价标准中,在意别人的评价,掩盖了对于事情本身的好奇和热情,因为事情本身只是满足评价的手段。

这样的起心动念,现在看来,必然让我变得无趣——

因为这些自己编织的外部地评价标准,就是一个无止境的打怪升级,一个无法填满的无底洞;更重要的是,因为没有对事情本身的沉浸,就少了对于事情本身的热情和好奇,对事情本身的理解也变得肤浅,少了去了解和去创造的乐趣。

评价标准错了,心里热情少了,理解变得肤浅了。在这条道上,挫败感是必然,而自己变得无趣,也是顺理成章。

越是迎合这些评价标准,灵魂越无趣。无论这种迎合是主动的拥抱还是无意识的附和,抑或是为逃离而逃离的自命清高。

有趣的那个孔子说: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虽然境界高远,却描绘了一幅不受制于外部评价标准,跟随内心想法的美好画面。

专注事情本身

如果起心动念不是去迎合这些评价标准,那它应该是什么样?

2020年底看了一部电影叫《心灵奇旅》,让人动容。

当始终找不到人生兴趣的二十二号,在一系列经历后,感受到枝头掉落的树叶,街头鼓起的排风,地铁里忙碌人群中的歌声,角落里饥肠辘辘时的披萨,当爱上当下生活的一刻,找到了激活生命的火花。

我就像找不到人生兴趣的二十二号,无法激活生命的火花。

一颗在外部评价标准裹挟下,无法拥抱生活的心,不是为了什么的欲望就是逃避什么的恐惧,在向外求着认可、求着证明,去迎合着这些自己编织的外在的评价标准,无法因专注事情本身,而无法产生去了解事物去创造的有趣。

巴菲特说:我喜欢的不是钱,而是赚钱的有趣。原来觉得这句话十分凡尔赛,但站在今天感受有了不同。巴菲特关注的赚钱这件事情本身,其有趣必然很足,其理解自然很深。

因为拥抱生活,专注在事情本身,而不是把事情本身当作满足外在标准的手段,相信这是有趣的来源、这是理解的来源、这是力量的来源。

而无趣如我,其实让我感到快乐的不是赚钱这件事本身,甚至不是钱本身,而是认为钱能带来认可、称赞,以此来安慰那颗挫败感的心。

这个世界诡异的地方是,越是求越求不到。很多人因关注事情本身,找到了解和达成的乐趣,而产生的成功这个副产物。而关注事情本身的这个人,可能没有比欣羡他的旁人更在意这个副产物。

如果过于在意这个副产物,比如功名利禄,陷入比较中的羡慕、嫉妒、惶恐,就没了精力专注于事情本身了。

如同高手,专心于剑。

去解决问题

听着好像有道理,我写得都有点自我感动。但这不过是,鸡汤好喝,老生常谈——

领导的要求和KPI就在头顶,你给我讲专注事情本身?房贷和奶粉钱马上要用,你给我讲专注事情本身?身边人一个比一个牛逼,你给我讲专注事情本身?媳妇越发抱怨觉得窝囊,你给我讲专注事情本身?……

你说,怎么才能不受外部评价影响,专注事情本身!?

我无法深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时常在专注事情本身和在意外部评价之间摇摆,我可能也会遇到比上面这些问题更艰难的问题。

于是写下自己当下的感悟,以供自己后观。

在2020年,在伴随挫败感的同时,也伴随着对生活感受。因为这些生活感受,生活的一些小事在发生着变化——

告别了吸烟,目前停止吸烟近一年。烟草伴随了我十年,告别吸烟的启动点虽然是逃避挫败感这个外部动机(因为觉得吸烟不自律,而自律而成功),但逐步关注点回到了停止吸烟这件事情本身上,理解了睿智男性吸烟的影视作品,给我了男性魅力刻板印象,让我觉得要成为一个男人要抽烟;理解了吸烟后的轻松感是尼古丁影响神经递质而影响多巴胺,逐步产生上瘾;理解了停止吸烟过程中,身体因为得到不到频繁的多巴胺刺激所产生的不适感……而在感受停止吸烟的过程,我逐步喜欢上不吸烟清爽的感受,因充满对自己、烟草、上瘾的了解,停止吸烟变得轻松而简单,没有我以为的意志力斗争。

类似的解决问题关注事情本身的体验还有——享受规律作息,过去一年多保持稳定的早起;感受身体,在过去大半年里保持了运动;保持轻松体态,在过去半年里减掉了20多斤……在起居坐卧这些小事上,找到自己觉得是问题的事情,当放下外部评价标准——比如吸烟陋习、早起奋斗、运动毅力、肥胖难看,而是专注在事情本身,满足自己去了解、去创造的内在动机,而不是满足外部评价哦标准。这些事情变得有趣而简单,与毅力、强撑就没有关系。

虽然,我仍会在专注事情本身和在意外部评价之间摇摆。但基于这些小体验,逐步在心中给自己了一个重回拥抱生活、有趣灵魂的方式的答案——去解决在意的问题,用专注事情本身的方式,产生去了解、去发现的乐趣,也许结果就在那里。

不管当前在意的问题是什么,找到优先级高的,具体的、可被测量的问题,去感决它,在这个过程体验它、感知它、学习它,找到去了解、去创造的乐趣。哪怕是我不知道在意的问题是什么,本身也是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

而我在以前常常进入到一种不是自责就是指责的“无能暴怒”中,而逃避了解决问题——

比如,将我不知道我的兴趣,当作不去解决问题的遮羞布,好像自己要找到那个人生的靶子才能行动。其实,生活本身和乐趣本身就是目的。

比如,将自己的一些挫败感,归因为过去种种,当作逃避解决问题的避风港,不计较是否归因正确,不用心去解决问题,陷入自怨自怜的情绪中。但是,逃避才是问题的根源。

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关注事情本身,用新的感受、新的体验和新的因果,打破对外在评价标准的在意和自己顽固贫瘠的认知,找到去了解、去创造的乐趣,而成为一个拥抱生活而有趣的人。

我在这条路上,开始向前走着。

后记:感谢有一个女人

三观不可聊,理性交流无法深入交互,甚至可能误入歧途,因为三观是感受、体验、思考的复杂系统。就像这篇总结,本质上也只是给自己以供后观的表达,他人看来总有偏差。

但是,三观可感染,大事、高人、好书,均是在给三观以养料和素材,又特别是身边的人的感染。感谢媳妇,给我展示了一个有趣的人的样子,按照自己本心追求自己的人生,不活在外在评价标准中,但随我心,去了解和创造。深深照见我在意外部评价标准,失去对自己想法和事情本身关注的,患得患失的束缚。感谢有一个女人。

在写这一篇总结的时候,恰好看到朋友圈的一张截图,深有感触。

而这个“女人”,其实可以换成男人、儿子、父母、同事、朋友、老师、学生……总之,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我养你啊”的深情,藏在助你放下对恐惧和欲望的外在评价标准,回到拥抱生活,有趣灵魂。

Related

  1. 2020年的总结,在之前写了一版,但是起心动念不纯粹,也没有如实地面对自己,导致了用语上也比较的掉书袋,不太说人话,为了给自己的2020年有一个更深入的总结,以写给自己的心态,重新进行总结。

Refelect

  1. 起心动念本来的面目是,拥抱生活,而生发的去了解、去创造的内在动机,专注在事情的本身。生存法则赋予我们的这一颗心的躁动,心念在过去和未来,来来回回,错过了当下。